清华工业工程2021毕业典礼|研究生代表田鹏发言 2021.07.03

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工硕19的田鹏,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硕士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今年的毕业季注定是特别的,不仅是因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也因为我们同时迎回了部分去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在这样特殊的时刻,采用特殊的方式,我们共同对校园生活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和告别。今年的毕业生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赶在建校110周年、建系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和母校、母系一起开启新的征程。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硕士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指导我们的师长、默默关心支持我们的亲友,以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提供各种帮助的人士,表达最真诚的谢意:谢谢你们!
回想初到清华园,园子之大,大到让人迷失方向。我来自重庆市秀山县,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但也经济发展落后,这里民风淳朴,但也教育资源匮乏。能够从边城走向清华,靠的是高中三年的不断拼搏。即使幸运地成为园子里的一份子,地区教育的差异还是让初入园子的我显得懵懂和迷茫。成长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工业工程教给我们系统的思维、优化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让世界更美好的担当。如果我把自己看作一个系统,再用全局的不同视角去审视这段成长,或许能发现行至今日的原因。
从外部视角来看,是清华厚德载物的包容。清华之大,大到可以承载学生的所有梦想。在清华,学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是科研、社工、志愿和实践,也可以是支教、参军和创业,清华对每一种选择都有足够的包容。工业工程系作为一个年轻而又独具特色的院系,她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与格局,有着与生俱来的朝气蓬勃,也有着更强的包容性。正是在这种包容性之下,我开始去尝试,本科期间参军入伍,成为工业工程系第2位服役的本科生。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的支持下,我担任辅导员,以另一种身份和工9的同学们一起成长。
从内部视角来看,是自身自强不息的坚持。我的本科同学张薇曾经在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这样说到:“坚持,就是身处低谷仍心怀希望,困难重重仍坚定前行。”来自边城的我因为基础薄弱,十几年来建立的信心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就破得粉碎。即使是从清华到了部队,也因为大学生文弱书生的标签受到质疑。如果我当初就一蹶不振、就此沉沦,或许就会被生活所淹没,但只要坚持前行,生活就会有所馈赠。后来,我通过每个学期都在进步来重塑更为结实的信心,也通过实际表现打破质疑,在学校拿了奖学金,在部队获评优秀义务兵。这些成长没有辜负“自强计划”的初衷。
从发展视角来看,是坚守行胜于言的担当。清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心系家国的情怀。本科期间,我在“青春不只有眼下的潇洒,还有国和家”的影响下参军入伍,为祖国站岗放哨;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4000名左右的清华师生共同组成“伟大复兴”游行方阵通过天安门参与这一盛事,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临近毕业之时,我选择回到家乡,回到西部,带着IE的专业能力、行胜于言的担当精神、一往无前的底气自信,去开启下一阶段的成长自我和贡献国家。
回顾校园时光,从迷茫到坚定,成长就这样悄然发生。毕业,对于校园的学习生活,是一个结束;而对于整个人生,它是一次新的开始。唯有砥砺前行,勇担重任,方能不负清华,不负IE。
最后,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工业工程系越来越好,继续为清华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田鹏,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9级硕士生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联系电话: 010-62772989
传真:010-62794399
E-mail:ieoffice@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舜德楼5层


Copyright © 2014-2021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