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扬、杨慧乔
王向川同学原为工业工程系工82班的一员,两年前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济宁市支队服役,在此期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并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士兵”荣誉。去年十一月份,他服役期满,回到学校,现在是工02班的一名新同学。王向川同学是工业工程系首位在本科期间有参军经历的学生,我们有幸与他一同交流,倾听他的军旅经历和感悟。
在服役的两年时间里,王向川同学先后在武警济宁市支队警通中队、泗水中队、九中队担任警卫、看守、看押勤务,期间借调到支队政治处担任新闻报道员,从事新闻报道和政工保障工作。在两年的军旅生活中,他除了担负固定目标的勤务之外,还参加过抓捕行动,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山东省总队大规模实兵演习以及一些诸如文艺汇演、军事汇报表演等军地联谊活动。听着向川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也仿佛置身于那段精彩而神秘的经历中。
日常在监狱外站岗的任务很辛苦,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而且每个星期有六天要晚上起来站岗,睡不成完整的觉。在这个挑战人的极限的工作中,向川找到了选择当兵的意义。他说,觉得苦的时候,他就会用清华的校训来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坚持下去决不放弃,在方方面面都不能落后于别人,因为自己是一个清华人;厚德载物——让部队辛苦、单调的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胸怀更宽广。
向川提到,让他最感动的一次经历是在去年九月,由于中日钓鱼岛危机升级,济宁市爆发了大规模反日游行,并伴随少数不法分子煽动的“打砸抢”事件。他所在部队奉命前往游行现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整个事件中,老兵、班长一直在前保护后面的新兵,战友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所有官兵都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种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让他觉得,为了这样一份事业,就是吃再多苦,流再多汗,也是值得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两年的军旅生活短暂又漫长,其中有苦有乐有甜有酸。在将一件又一件简单普通的小事做得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部队纪律的严谨,学会了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学会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说到本科参军的原因,向川同学告诉我们,他一直对军旅生活很向往,高中时就有过报考军校的想法。来到学校后,随着对学习生活的适应和熟悉,初到清华园的新鲜感逐渐降低,体验部队生活的想法又在他的内心中形成。恰逢此时,学校提供了参军入伍的平台,经过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他获得多数师长的支持,坚定地背起行囊去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
如今,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清华园,来到了新的集体,经过短暂时间的适应,向川已经进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与工0的同学们共同学习,成长。提及未来的规划,向川说他将秉承清华人“又红又专”的优良传统,希望未来能够扎根祖国基层工作,为祖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