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挑战杯”工业工程系作者交流会举行
12月8日下午,第32届“挑战杯”比赛工业工程系作者交流会(简称“零审”)在系馆510会议室举行。系科协组织所有我系挑战杯种子项目团队共50余人参加零审,并邀请往届获奖选手(本系研究生为主)担任评委。大家共同分享“挑战杯”参赛经验,并为各种子项目出谋划策,提出建议。
零审交流会上,各团队先后向大家作十分钟的项目展示,阐释了作品创意、预期效果、创新点、实现方式和进度安排。今年的种子项目依旧体现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刘哲的《基于Leap Motion的手部医疗复健游戏应用》旨在开发一个适宜手部伤患人员及老年人使用,同时给出实时反馈以便修正的应用程序,将设备由机械化引向交互化,实现手部复健应用个人化、自主化。马胤泰的《基于行车影像实时智能识别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行车辅助应用》综合运用了图像识别、人因设计和数据库技术。任婧的《基于智能手机的人体姿势评估》通过开发移动端程序,将传统的表格,秒表转化为智能手机可以加载的应用程序,并对现有的作业记录方法和姿势评估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旨在“解放工业工程师的双手”。相较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涌现出一些较为出色的机械类和信息技术类作品。例如杨路的《横向带式校园除雪机》充分考虑中小型规模的机械扫雪作业需求,实用性强,项目进展也十分顺利。
每组展示后,选手和评委进行充分了互动。评委们给每组选手提供了充分的指导意见,选手也主动向评委提问,获取信息和建议。茶歇时,大家也不忘在会议室内外踊跃交流项目进展和困难需求,场面十分活跃。
零审共持续三个半小时,最后由2011年“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我系8字班研究生廖晨作总结点评。他首先赞赏了同学们高涨的科创热情,充分肯定系科协精心细致的筹备动员工作。他表示,就零审的结果来看,今年的项目总数和总体质量均超过往年。他一方面希望选手们能够认真总结评委们提出的建议,并在会后积极联系指导老师,厘清下一步工作方向和节奏,另一方面希望系科协为各选手提供丰富的信息参考和资源,帮助选手做出自身特色和创新点。
本次零审由系科协挑战杯部组织。零审延续了去年的传统,旨在为选手提供参考意见,鼓励同学充分展示想法,也有力督促选手完成进度。开学以来,挑战杯部坚持“把旧的事情做新,把新的事情做实”,努力把功夫作在平时:通过和每位中低年级同学一对一交流动员,调研参与科创现状和困难需求;利用现有的SRT挑战杯、累进基金申报等契机,并打造全新的“大四课设-挑战杯”对接平台,积极引导中低同学尝试科创、认识科创、爱上科创。挑战杯部每位部员还分别联系几个种子项目,从报名、参赛直到参加科展,都将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帮助,把责任落到实处。系科协将继续按照系党委学生组和系团委的要求,扎实做好各种子项目的跟进和资源匹配服务,用实际行动浓厚我系本科生科创氛围。
文字:吴拓;图片:李丽莎;审核:刘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