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新闻

第二届中美质量、分析与创新国际研究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

日期:2017-06-30

2017年6月26日-27日,第二届中美质量、分析与创新国际研究会议在清华大学第二教学楼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由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承办。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主任、美国运筹与管理科学研究会(INFORMS)质量、统计与可靠性分会主席王凯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运营管理系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蒋炜教授,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业与制造工程系NSF CAREER基金获得者杨徽副教授担任共同主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约90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已经成为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质量科学方法的创新。本次会议围绕新技术环境下质量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展开,旨在促进中美质量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质量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质量科学方法在企业质量改进实践的应用。

与会人员合影 的应用。

会议第一天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清华大学第二教学楼举行。王凯波教授主持开幕式。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刘作仪处长、上海交通大学蒋炜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杨徽副教授分别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中美质量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应用实践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的应用。

清华大学王凯波教授致欢迎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刘作仪处长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蒋炜教授致辞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杨徽副教授致辞

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的史建军教授首先发表主题演讲。史建军教授是美国机械工程协会(ASME)、工业工程师协会(IIE)、运筹与管理科学研究会(INFORMS)和国际质量科学院(IAQ)的会士(Fellow),也是IISE Transactions期刊的主编和国际质量科学领域的领导学者之一。他结合课题组在先进制造系统中的质量改善工作经验,介绍了其在质量科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理论研究和企业应用的有效结合案例。 的应用。

佐治亚理工大学史建军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业与制造工程系主任Janis Terpenny教授随后发表了主题演讲。Janis Terpenny教授是美国ASME和IIE的会士(Fellow),也是e-Design中心的主任。她所领导的研究中心成功联合了7家大学和35家企业与政府机构,极大促进了产业和学术的结合。在其主题演讲中,Janis Terpenny教授介绍了如何通过学术与工业界的合作,产生重要且有影响力的研究。 的应用。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anis Terpenny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在清华大学王凯波教授的主持下,基金委刘作仪处长,佐治亚理工大学史建军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anis Terpenny教授,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系前系主任、质量实验室主任、国际质量科学院(IAQ)院士、美国统计学会(ASA)、美国质量学会(ASQ)和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IIE)会士宗福季教授,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兼工业工程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何桢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唐加福教授等参加了互动讨论,就论文发表、基金申请、青年教师成长、博士生培养等发表了看法,并和与会嘉宾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嘉宾互动研讨 的应用。

下午,来自国内外的8名知名学者发表了特邀学术报告。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丁宇教授就工程问题中的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算法,介绍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天津大学何桢教授对质量研究和实践中的多响应参数稳健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香港科技大学宗福季教授就统计转移学习算法及其在统计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统计系杰出教授、ASA、IMS和ASQ会士林共进教授对最新的实验设计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美国阿肯色大学廖海涛教授介绍了其在可靠性生长模型选择方面的最新研究。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David Coit教授介绍了其在系统可靠性研究中将冗余分配和设备维护规划进行联合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华为公司数据科学家、前美国AT&A公司研究员段戎博士介绍了移动网络中时空聚集模式的监测识别算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统计与经济计量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汉生教授介绍了其在车联网领域的最新研究。 的应用。

特邀学术报告 的应用。

会议第二天,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阿肯色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澳门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航、清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20名学者,在清华大学舜德楼工业工程系进行了分场学术报告。

分场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通过主题演讲、嘉宾研讨、技术报告等形式,对当前国际质量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行了很好的展示,同时促进了中美学者的交流,也为后续的科研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Latest news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