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做志愿的人主要有两种:正能量高的人和负能量高的人。不幸的是我偏向后者。为了抵消不时滋生的内心负能量,转系后我立刻加入了团委志愿组,遇见了最让我动心的什刹海温馨家园志愿活动。
对于我,志愿或许是天性,但找到这样适合我的一项志愿绝对是幸运。
志愿经历
☑ 志愿服务总时长191小时(其中转入工业工程系后的志愿服务时长约为140小时)
☑ 参加了包括什刹海温馨家园、香山环卫、天使之家、inspire清华与云南书信交流活动、inspire清华与河北书信交流活动、校园十一、五一志愿讲解、毕业物品传送、聚纸献爱、小学支教、照澜院温馨家园等十多项志愿活动
☑ 2016年4月获得“清华大学三星级志愿者”称号,2016年5月被评为工业工程系优秀志愿者
☑ 根据“志愿北京”平台,志愿服务的守时程度、服务水平均为5分(满分)
遇见:平行世界的访客
第一次去什刹海温馨家园之前,志愿者普遍会认为那里的受助者智力有永久性残缺。可是相处后会发现,他们只是和我们处在不同的时间轴。比起玩闹,他们更爱学习各种技能,且学习速度较快,如今已经能在大舞台上展示才艺,令人敬佩。但同样,令人叹惋的是,他们在进入温馨家园之前平均有二十多年被理解为不可能学习和发展智力,人生或多或少被耽误了。
和这样的小大人相处,并不会有难以交流的尴尬。带领的每波志愿者在前往的地铁上总会被反复询问“要像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样吧”之类的问题,总越来越担忧会不会跟这些小大人聊不起来。可是当他们踏上铺满阳光的繁闹的护国寺街,听着各式老北京小吃的吆喝,并发现温馨家园竟是一座雕梁画柱的建筑时,好奇的心境和日常的片段会覆盖住之前的不安。而当他们紧张地站在笑靥灿烂的受助者面前接受一句热情的“志愿者下午好”时,他们会明白:自己不是志愿活动的主人或老师,而是一个平行世界的访客。
受助者总是兴趣盎然,或仔细聆听志愿者准备的游戏规则,或是认真接收讲解的小知识,或是主动和志愿者交流个人生活……在这里,志愿者获得的是在平时难以聆听到的真心赞扬,甚至是一场老北京风味的快板戏、一首没有腼腆和紧张的和歌、一出极其投入的小品……
对于我,志愿或许是天性,但找到这样适合我的一项志愿绝对是幸运。欢声笑语里,温馨家园门外的老北京吆喝成为虚无。完成志愿出门时,才发现只有夕阳斜影在诉说桃源外的变化。
成长:助人亦自助
当然,做志愿的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犹记最初去什刹海时,由于紧张,没能好好站在受助者角度思考问题,结果反倒是这群特殊的小大人带我欢快地玩了起来。结束后,最高的小大人说:“你的活动组织得不太好呢”,让我决心不断进步。随着去什刹海次数的增加,我渐渐摸清了小大人的喜好、风格和活动的规律。当某个夕照宜人的下午,最高的小大人终于说:“你组织得真好,是最厉害的吧,谢谢”,我持续高兴了一星期,在那周做事效率都极高。
什刹海志愿活动带给受助者以陪伴和新奇,同时教育志愿者拥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细心品质,也让志愿者有机会展示在正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受抑制的童心和真实的情致。在志愿中,志愿者和受助者有时甚至会发生角色转换。
记得白岩松说:类似APEC义工的大志愿往往一呼百应,而关注弱势群体的小志愿有时无人问津。
我愿多做后者,给予微光,获得温柔。